律盾-法律服务欢迎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400-882-3252

民法典对名誉权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6-08
民法典是我国最新发布的一部法律,民法典相比现行的民法总则等的民法新增了很多的内容,其中对隐私权、名誉权作了更详细的解释,那么民法典对名誉权保护的规定有什么?下面由律盾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民法典对名誉权保护的规定有哪些(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从新闻报导、舆论监督、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等方面对名誉权保护进行了规定,上述行为侵犯名称权的,要承担侵权的责任。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事实、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第一千零二十六条 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合理审查义务,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内容来源的可信度;

(二)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

(三)内容的时效性;

(四)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

(五)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

(六)审查能力和审查成本。

行为人应当就其尽到合理审查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第一千零二十七条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二十八条 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请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者删除等必要措施;媒体不及时采取措施的,受害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责令该媒体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民法典从新闻报导、舆论监督、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等方面对名誉权保护进行了规定,上述行为侵犯名称权的,要承担侵权的责任。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读者可以到律盾进行咨询,律盾有专业的律师为你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