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盾-法律服务欢迎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400-882-3252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风险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1-01-29
试用期间本身就是双方相互考察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用人单位是可以的。但为了对劳动者的保障,法律规定单位在试用期间解除必须要符合一定条件,但很多单位负责人都想知道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要赔偿劳动者。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风险?下面律盾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有哪些风险

1、试用期结束签订劳动合同

风险: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试用期的期限随意约定

风险:超过法律规定期限的,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3、单独约定试用期

风险: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用人单位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面临下一次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4、试用期工资低于最低工资

风险: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否则,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改正并要求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还应加付赔偿金。

5、试用期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风险:员工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向社保部门投诉,社保部门将责令用人单位补缴。

6、试用期任意延长

风险:未经协商或虽经协商但约定的试用期超过法律规定的,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7、续订劳动合同时再次设定试用期

风险: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再次约定试用期的,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8、试用期随意辞退员工

风险:在试用期内,只有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者存在其他过错性的事由,用人单位才可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否则,按照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处理。此时,员工即可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也可要求单位支付赔偿金。

9、试用期内对员工出资进行专项培训

风险: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出资对劳动者进行各类技术培训后,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

小编的总结到此为止,如果你对这方面还有更多问题,欢迎来律盾进行咨询,律盾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由专业的律师团队为您解答你的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