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大致包括什么情形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20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
法律咨询:
秦xx开了家土特产店,去年12月底,他到xx土特产商行进货,经xx土特产商行经理极力推荐并保证货真价实的情况下,他与xx土特产商行签订合同购进了128只特级精制火腿。今年元月,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打假行动中,把秦xx店里没有卖出的123只火腿全部没收销毁,理由是该批火腿是病猪猪腿腌制后经硫磺熏烤而成,不能食用。后来,秦xx还调查到,xx土特产商行的火腿是以明显低于市场价进货的。于是,秦xx要求xx土特产商行将火腿价款予以退还,遭到xx土特产商行的拒绝。
律师回答:
合同中的标的物火腿为非法标的物,应属于无效合同。
相关法律知识:
无效合同是指自始的、确定的、当然的无效合同。自始无效是从合同成立时就无效;确定无效是确定无疑的无效,这区别于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由权利人确定;当然无效是指合同无效不以任何人主张和法院、仲裁机构的确定为要件。可撤消合同是指己经生效但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违反意思自治原则可由一方当事人请求撤销的合同。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其无效必须经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撤销始为无效。
其次,无效合同大致包括下列情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可撤销合同大致包括下列情形: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投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