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情形及法律后果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3-14
提存是指非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或者难以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债务人将标的物交由提存机关保存,以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那么,提存情形及法律后果有哪些呢?律盾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提存情形及法律后果
《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
(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2)债权人下落不明;
(3)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孽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的价款。
以上就是律盾小编为您介绍的“提存情形及法律后果”的法律知识。遇到此类问题,请您认真阅读以上内容,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律盾也支持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投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