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盾-法律服务欢迎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400-882-3252

公司能否将债权转移给股东

来源:互联网整理 | 2020-09-27
在现代的商业化社会当中,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企业都会有欠债的情况,当然这种情况只需要及时的偿还债务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与此同时,欠债本身和偿还债务的权利也成为了一项可以转移的权利,那么公司能否将债权转移给股东?以下为债权转移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一、 公司能否将债权转移给股东(《合同

在现代的商业化社会当中, 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企业都会有欠债的情况, 当然这种情况只需要及时的偿还债务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与此同时,欠债本身和偿还债务的权利也成为了一项可以转移的权利,那么公司能否将债权转移给股东?以下为债权转移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 公司能否将债权转移给股东(合同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公司能将债权转移给股东。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债权转让须有有效的合同存在。

债权的有效存在是债权转让的根本前提。以无效的债权转让他人,或者以已经消灭的债权转让他人,就是转让的标的不能。这种规定的意义在于防止国家、集体的利益受损。

2、转让的债权须有可让与性。

按照《合同法》第79条的规定,有四种合同权利不得转让。第一类是依债权性质不得转让的,包括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以特定身份关系为继承的债权;第二类是属于从权利的债权,从权利依主权利的移转而移转,若将从权利和主权利分类而单独转让,则为性质上所不允许;第三类是依合同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第四类是依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由于债权自身的特殊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3、债权人与受让人须达成债权转让协议。

债权转让是一种处分行为,必须符合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如果债权转移的主体不适合,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签订的债权转让合同无效,因此,债权的转让以有效的债权转让协议为条件。

4、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

合同权利的转让,是否以征得债务人的同意为要件,各国的立法有三种不同的规定:一是自由主义,不以取得债务人同意或通知为必要要件;二是通知主义,三是债务人同意主义。

5、债权转让必须遵守一定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七十九条 债权的转让

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第八十条 债权转让的通知义务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二、公司债权转让的效力如何

1、公司债权转让的对内效力。

对内效力是指债权转让在转让双方即转让人和受让人之间发生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

(1)债权由让与人转让给受让人。如果是全部转让,则受让人将作为新债权人成为权利的主体;转让人则将脱离原合同关系,由受让人取代其地位。如果是部分权利转让,则受让人将加入合同关系,成为债权人

(2)在转让合同权利时从属于主债权的从权利,如抵押权、利息债权、定金债权、违约金债权及损害赔偿请求权等也将随主权利的移转而发生移转,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3)转让人应保证其转让的权利有效存在且不存在权利瑕疵。实践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解决生存期短、不良资产余额巨大的矛盾,以债权转让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占据了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主导地位。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公司债权性资产的权利无瑕疵。

2、公司债权转让的对外效力。

对外效力是指合同权利转让对债务人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

(1)债务人不得再向转让人即原债权人履行债务。债务人仍然向原债权人履行债务,不构成合同的履行,造成受让人损害的,债务人负损害赔偿。原债权人接受履行的事实则构成不当得利,受让人和债务人均可请求其返还。

(2)债务人负有向受让人即新债权人作出履行的义务。

(3)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

三、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转让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五百四十六条 【债权转让通知】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实际上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公司将债权转让股东只需要满足法律规定的债权转让的条件,那么就可以将债权进行转让,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股东本身一定需要自愿并且要知情,不能够有着强迫隐瞒的行为, 如果遇到类似行为的,股东可以联系律盾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