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保护
- 贸易保护主义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
韩国对中国特别保障措施实施细则
韩国贸易委员会公告第2001-4号
公元二00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产业资源部贸易委员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本细则是依据中国入世议定书、不公平贸易行为调查及产业损害救济的相关法律(以下简称“法”)第三章规定的产业损害调查中,针对中国采取特别保障措施而订定贸易委员会
-
Ⅰ.基本方针
有关中日间的贸易问题,应本着由中日双方磋商解决的方针,以防止贸易摩擦的发生。
对中国实施临时性保障措施时,应认识其与一般保障措施的差异,并参考过去在外国发生的案例及WTO争端解决程序的判断结果,以建立日后对中国实施临时性保障措施时的国际性解释依据。
Ⅱ.市场扰乱等的判断标准
1.市场
-
保障措施是WTO《保障措施协议》所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免受进口损害的贸易救济手段。即在进口增加,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情况下,进口国可采取提高关税或实施数量限制等手段,对国内产业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护。保障措施在性质上完全不同于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针对的是公平贸易条件下的进口产品,
-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Barriers,NTBs),是相对于关税壁垒而言的一个概念,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主要种类有:
-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主要是通过直接的数量限制或采取国内措施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这些措施主要包括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度、外汇管制、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最低限价、各种国内税、进口押金制度、海关估价制度、卫生检疫规定等。这些传统的非关税壁
-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
-
(一)原因
1、全球经济出现衰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2009年7月IMF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1.4%。近期全球经济好转,2009年10月IMF进一步修正到-1.1%,仍然比2008年10月的预测值下调了4.1个百分点。因此,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可能是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不仅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国家,
-
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就连美国这个经济自由主义的堡垒都祭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在美国年初推出的8190亿美元刺激经济方案中,“购买美国货”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有报道说,该方案要求构成经济刺激计划主体的基建项目,将基本禁止使用外国进口的钢铁材料,甚至要求所有经济刺激计划
-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
-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9月11日,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顺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请求,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轮胎特保案”,现已被中国政府定性为“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
共175条,页码:4/18页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