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合同欺诈
-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合同欺诈,任意一方可以反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
对于胁迫和欺诈订立的合同该如何处理
-
现在很多犯罪分子利用合同签订的方式谋取利益,单方的构成合同欺诈,不履行合同的义务。那么,这种合同欺诈的行为违法吗,跟着律盾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某食品加工企业向社会招聘一名销售主管,王某前往应聘,双方协商洽谈中,王某向企业提交了以往在多个企业从事过销售主管的书面说明。企业求贤若渴,急需一名销售主管打开销售局面,对王某工作经历相当满意,于是双方当即协商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企业聘用王某为销售主管,试用期三个月;王某全权负责企业销
-
劳动者求职或者应聘时,究竟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将自己的情况告知用人单位?比如个人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以往不良事迹等等,是否应当一一如实相告?这是一个劳动者隐私和用人单位知情权如何加以平衡的问题。
案例回放:
2007年7月,李某到某公司工作,双方签定有效期自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止的劳动合同
-
1984年9月13日,河南洛阳工学院经该市劳动人事局审查同意,补员招收梁-涛为合同制工人(即人们常说的全民合同工),工龄从1981年8月1日起计算,并被安排到该院附属工厂工作。1989年梁-涛又与洛阳工学院签订了期限为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梁-涛于1995年10月25日同该院劳动服务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为二
-
7月18日,备受关注的“假北大博士”刘-志刚诈骗高校案二审有果,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被告人刘-志刚的上诉,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刘-志刚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责令退赔被害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损失5370元。
今年31岁的刘-志刚,是河南省许昌县人。2004
-
案情介绍
蒋某高中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心里十分焦急。参加了无数次招聘会,总是因为自己的学历低,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于是蒋某下决心好好学习,准备参加高考。可没想到,连续两次高考都没考上,蒋某真是心灰意冷了。一天,蒋某垂头丧气地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专门做假证的家伙。蒋某灵机一动,掏出500
-
一些求职者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在简历上大做文章,岂不知这样将会导致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从而使自己的权利无法保障。近日,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北京某制药公司一副总简历造假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案件。
被告赤某系日本国籍,为了谋取高薪编造了其曾在日本某制药公司担任顾问、中东海外总代表等职
-
【案例】
某食品加工企业向社会招聘一名销售主管,王小姐前往应聘,双方协商洽谈中,王小姐向企业提交了以往在多个企业从事过销售主管的书面说明。企业求贤若渴,急需一名销售主管打开销售局面,对王小姐工作经历相当满意,于是双方当即协商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企业聘用王小姐为销售主管,试用期三个月,王小
-
不久前结案的“北大假博士案件”可谓震动一时。而在上海,同样发生了一起类似的案件。
小叶从某高职学校毕业后,数次求职均未成功。某次,一家公司招聘学历为大专以上的销售专业人员,小叶为了得到这个工作,在自己的简历上写其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果然,该公司选聘小叶为销售部经理,双方签订了劳动合
返回
顶部